• 收藏
  • 手機閱讀

    掃描二維碼,手機掌上閱讀

第28章(2)

甄永信二人回到旅店,那宗和已在大堂里等他們。沒事的時候,那宗和每天必來看望甄永信二人,多數是在晚上,來時從不空手,或多或少,總要帶些東西,甄永信慢慢喜歡上了這個青年人,不時提醒琪友學著點兒。

見那宗和手里拎著四樣北京小吃,甄永信心里高興,嘴上卻嗔怪他,“你看你,說你多少回了,就是不改,天天這么破費,哪能攢下錢來,將來用錢的地方多著哪。下次改了,要不,老叔真的生氣了。”

那宗和咧嘴笑了笑,“您老說些什么呀,買點吃的,就算破費啦?要這么說,您老這陣子幫我那些,又算什么呢?”說完,跟在甄永信身后,到房間里去。甄永信轉身對琪友說,“你去買一壇二鍋頭,老長時間沒喝酒了,今晚咱爺兒幾個喝點兒。”

琪友剛要去,甄永信又囑咐一句,“噢,對啦,你到對面王老六羊湯館去要個爆炒羊肚兒,再要個紅燜羊排。你還別說,他們家這兩道菜,還真有點嚼頭兒。”說著,和那宗和一塊回到房間。

那宗和把四樣小吃擺在桌上,讓甄永信抓著吃。甄永信抓起一塊油炸芝麻酥,放在嘴里,拿牙一碰,嘩地散開,滿口脆香,連連點頭說,“不錯,不錯。”見那宗和坐在一邊不動手,便招呼他,“來,來,你也嘗嘗。”

“您老愛吃,就多吃些,我有們這里人,常吃這些東西。”

一塊芝麻酥咽下,甄永信問那宗和,“宗和啊,你那些朋友里,有沒有上些年歲的,做事老成,又有些氣質的人?”

“什么氣質?”那宗和問。

“就是一看上去,像有些身份,有些書底兒,曾經有些權勢,又有錢,這樣的人。”

那宗和翻了一會眼珠子,說,“我身邊沒有,我身邊都是一些氓流出身的愣頭青。您老剛才說的,倒讓我想起一個人來。”

“是做什么的?”甄永信問。

“做牙活兒的。”

“怎么做?”甄永信問。

“我有一些朋友,在大戶人家當差,他們隔三差五的從主人家里搗騰一些東西出來,多半是古董一類的東西,他們不敢出手,一般就讓我到琉璃廠卻出貨。琉璃廠那里亂得厲害,幾乎全是局兒,云里霧里的,叫人看不清,往往一件真東西,到他們嘴里,就成了假的,不通門路的,到了那里,肯定認栽。要想出個好價錢,非得有在行的人幫你不行。去的次數多了,我摸到一點門路,結識了一個叫何希珪的老手。背地里我們管他叫四眼驢,人面上叫他何三爺,這人年歲和您老相仿,五十上下,早先大清國時,曾在庸王府做事,很受王爺重用,大清國垮了,王爺也死了,他失了依靠,就到琉璃廠幫人說生意。庸王爺活著時,好古玩,他也跟著學了不少真本事。這人看上去木訥,其實很精明。琉璃廠一些牙客,愛耍小聰明,見利忘義,結果一兩次生意說下來,事情就敗露了,砸了自己的牌子。四眼驢不這樣,他做活兒時貌似公正,手托兩家,其實是有分寸的,什么樣的人是生客,什么樣的人手上貨多,他只要談上幾句,就能摸清,遇上生客,估摸你只能來這一遭,他就下狠手,宰你一刀;如果看你是常客,會常雇他,他就能幫你公平交易,或者幫你多賺兩個子兒。”

甄永信聽了,覺得此人正合他的心意,問道,“你和他交情深嗎?靠不靠得住?”

“還不錯,每回貨出得可心,我都請他吃飯,他也請我到他家里吃過飯。”

甄永信思量一會兒,說,“老叔手上有筆生意,需要這么個人來成局。”

“什么生意?”那宗和問。

正巧這時,琪友把酒菜帶回。甄永信收住口,說,“來,先吃飯,吃完飯,咱們再合計。”

三人把菜擺上,拿茶杯盛酒,吃喝起來,直把一壇二鍋頭喝下,才算見好。而后就關起門來,合計著做局的事。

按照事先的商量,第二天中午,甄永信做東,在東來順設宴,招待何希珪。甄永信半上午,就帶著琪友到了東來順,點了幾個東來順當家的菜,坐下來品茶等客。甄永信一邊品茶,一邊心里犯嘀咕,不知那宗和能否說動何希珪,一旦不成,自己多少天功夫鋪墊出來的局,可就全敗了。畢竟這種局,光靠那宗和這種愣頭青,是不易做得的。

大約辰時剛過,琪友看見那宗和帶著一個人進來,低聲告訴甄永信說,“他們來了。”

甄永信抬眼看時,那宗和已和那人走近桌前。甄永信一眼望去,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,暗自在心里說了句,“就是他了。”

此人中上身材,腰板挺直,三角眼,尖下頦,臉頰消瘦,兩片厚重的眼鏡,架在鼻梁上,鏡片上是大圈套小圈的螺紋,打眼看去,這人的腦袋,活像刀螂。但他的衣著卻講究,一襲深灰色緞子馬褂,凸顯出不合世俗的風范,和人見面時,拿眼逼視著對方,目光中充斥著懷疑和小視。甄永信推測,他準是有自戀癖,而這,正是甄永信所看重的,因為這張臉,足以打消對方的疑慮。

甄永信起身拱手笑道,“久仰,久仰。”一邊給何希珪讓座。何希珪也不客氣,端起馬褂的下擺,在甄永信對面坐下。甄永信一邊讓琪友去找跑堂的上菜,一邊沒話找話,與何希珪嘮扯。不料那何希珪言語極少,不茍言笑。桌面上不免有此尷尬。好在酒菜豐盛,彌補了酒桌上氣氛的不足,勸酒勸菜,就成了飯桌上主要的話頭。看看多說無益,酒過三巡,甄永信轉到正事,把做局的思路說了出來。何希珪很少插話,只是聽講,直等甄永信把思路講完,停了一會兒,何希珪冷丁問了一句,“彩頭怎么分?”

甄永信愣了一下,沒料到何希珪會這樣直來直去,轉念一想,此人天天混跡于局中,分成提份兒是他每天脫不開的話題,便會意地笑了笑說,“按以往的做法,二一填作五,各得一半,何先生意下如何?”

“你是說,”何希珪指著身邊的那宗和說,“我和那老弟,得到彩頭的一半?”

“正是。”甄永信說。

何希珪轉動幾下眼珠子,說,“那就這樣吧。有什么事要我出局的話,叫那老弟告訴我一聲,我還有事,告辭了。”說完,站起來,拱了拱手,轉身去了。

怕甄永信有想法,那宗和見何希珪出了大門,端起酒杯勸甄永信說,“他就這么個人,每回都這樣,您老也別在意。”甄永信端起酒杯,和那宗和碰了一下,說,“不在意,不在意,挺合適的。”

三人又喝了一會兒,直到日已偏西,才散了席,各自乘車回去。甄永信今天喝得稍微有些深,覺得頭有點沉,回到旅店,就睡下了。晚飯也沒吃,直睡到第二天早晨。

一覺醒來,洗漱完畢,和琪友吃了些早點,到街上看了會溜鳥人逗鳥,見日已高起,雇了輛車,往玉茗春那邊去了。來到樓上,見潘得龍早就到了,正坐在臨街的一張桌上喝茶。看見甄永信進來,潘得龍像跑堂的似的,殷勤地迎上前來,領到自己的桌邊坐下,給甄永信二人倒上茶。

“甄兄昨天一天沒來,可把小弟急壞了,心里擔心甄兄不知出了什么事呢。”

“昨天一早,蓋總長派人接我到他府上,和我商討起草他任期的工作綱領。”甄永信煞有介事地解釋,“忙活了一天,很晚才回來。”

潘得龍兩眼一亮,趁機說,“往后甄兄要是忙不開,一些無關緊要的刀筆事務,盡可交給小弟來做,反正小弟現在閑著無事,一些刀筆之事,諒也能做得。”

“豈有此理,哪敢勞動大駕。”甄永信搖著頭說,“連我也不去做那些瑣屑事務呢,他們部里秘書眾多,雇員成堆,刀筆之事,還要我來做?我只是幫他策劃一下,理順思路而已。”

“那是,那是,”潘得龍巴結道,“像甄兄這樣才比管樂的精英,哪里會去做那些曹吏之事?”

“那倒不是,”甄永信說,“問題是,現今政府機構臃腫,但凡有點門路的人家,都花錢打通關節,把孩子送進衙門里吃官餉。僧多事少,哪里還用得著我?”

二人又聊了一會,潘得龍沉吟片刻,鼓了鼓勁兒,試探著問,“甄兄現在手眼通天,你看小弟這補缺之事……”

甄永信聞言,故作怔怔,收起笑臉,面現難色。停了停,才說,“得龍兄的事,小弟不是沒想過,只是這官員處置,是人事部的事,這交通部和人事部,隔部如隔行,隔行如隔山,蓋總長他恐怕也愛莫能助呀。”

潘得龍急著開口說,“甄兄所言極是,只是甄兄有所不知,官場上歷來是人脈相通,官官相助。連平頭百姓們都知道這個道理:兩座山不能相遇到一起,兩個人卻難保一輩子不相遇到一處的,誰能猜出天上和哪塊云彩有雨?正因為這樣,官員們素常,都以相互通融為己任,把廣積人脈,作資本積累,一旦受人之托,幫人把事做成,從中收得好處,這就算是投資了。來京運動的補員,未必全都去死鉆那個人事部的門路,只要朝中有人,能通上話就行。”

甄永信想了一會,說,“蓋總長剛剛履新,我想即便他有心去做,也未必有這個空閑。我去他府上幾次,見他著實忙碌得不可開交。”停了一會兒,又說,“不過剛才得龍兄的話,倒是給我提了個醒,據我在蓋府里觀察,蓋總長家里一般應酬之事,都托付他的大公子辦理,我要是去找到蓋大公子,商量得龍兄的事,沒準兒會有些門路。”

“對呀!”潘得龍樂得直拍大腿,“小弟要說的,就是這個意思。知我者,甄兄也。”話一出口,馬上覺得有些走板,趕緊觍臉笑道,“甄兄盡管替兄弟張羅,事成之后,交情歸交情,謝儀斷不可少的。”

“得龍兄說哪里去了?”甄永信面露不悅,“把甄某看成什么人了。”

“甄兄不要生氣,只因小弟候補這些年,憋屈得太厲害,心想只要能補上缺,讓小弟干什么都行。甄兄放心,要是這回事情辦成了,得缺之后,小弟官署的印篆,就攥在甄兄的手里,一切運動費用,都在小弟身上,甄兄只說句話就行。”

“得龍兄,你又扯遠了,眼下八字還沒一撇呢,看你說了些什么?”

潘得龍自己也覺得,剛才的話,說得有些過頭了,聽甄永信提醒,訕訕笑道,“小弟等得日子太久了,甄兄大概是體會不到這份糾結的。”

“或許是吧。”甄永信說,“行了,我這就去給你說去,行不行,明天給你回信,中不?”說完,領著琪友下樓去了。潘得龍一直把二人送到門外,看著二人乘車遠去,才重新回到樓上。

小提示:按回車[Enter]键 返回小說目錄,按 鍵 返回上一頁,按 键 進入下一頁。
我要評論(0)
收藏 評論 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