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收藏
  • 手機閱讀

    掃描二維碼,手機掌上閱讀

上篇 第十六章

蕙芷公主看著啟,疑惑的詢問:「你怎么會問這個問題?」

「因為小的想知道,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?」

蕙芷公主看著啟,嘆氣說:「我也不知道,我不認識伯益,而你我也不知道。對于你們兩個我都不認識,我怎么評價呢?你這個問題不就是問道于盲了嗎?」

啟不在說什么,一如往常的生活。

第二天,啟目送著蕙芷公主離開這里,然后這個院子就剩下了他了。

他在這里如同被遺忘一般,除了每天有丫鬟送三頓飯來,再也沒有人和他說過一句話。

這樣的日子他過了大半年,一直到了開春了,這一年春天,虞侯也登基了,帝號為舜。

虞侯登基第一件事就是頒布五典,第一典就是重新劃分天下爵位,第一等為公,第二等為侯,第三等為伯,第四等是子或者叫做男,第五等是附庸。

在帝堯之前,諸侯的等級不是很明確,虞侯雖然是侯爵,但是卻和公同列。如今整齊劃一之后,大家也覺得方便了很多。

十二國的國主還是公。帝王之后,功臣之后都是侯,杰出之輩都是被封為一個伯,百官有功封為子,都令一律封為男,這個標準下來之后,天下諸侯就有了定數,有了尊卑,不在那么混亂了。

啟對于這個還是保持支持,因為現在弄好之后,全天下就一個體系了,免得向帝堯時候那么混亂。

第二典就是頒發符信,這個符信是玉器,也分為五等,一等是桓圭,四四方方,如同屋中頂梁一樣,寓意公都是國家頂梁,維持整個天下。

第二等是信圭,沒有菱角,寓意侯爵能夠慎形保身,不能太過方。

第三等就是躬圭,上面消去半截,寓意他們要低頭做人,不可一時意氣,頂撞上面。

接下來就是谷璧和蒲璧,分給男爵和子爵,因為這兩個都是國中的爵位,自然不能用圭,而是用璧。

第三典就是統一度量衡,統一采用黍來做規定,一黍為一分,十黍為一寸,百黍為一尺。

兩千四百黍為一合,十合為升,十升為斗。

一千黍為一銖,二十四銖為一兩,十六兩為一斤,三十斤為一鈞。

這就是度量衡的統一,除此之外,還有協調樂律,將天下樂律分為六陰六陽,其中最長的就是黃鐘,黃鐘恰好可以容乃一千二百黍,重也恰恰是十二鈞,長為九寸,九等分起來便是一寸。

因此若是用黍不方便的話,也可以用黃鐘來衡量。

啟心想會有這些,也是因為天下因為洪水,帝難以掌管天下,很多規矩都壞了,現在這樣的話,有了明確的標準。

黍的大小重量差異不大,以黍米作為底子,就算農民也會繼續計算,再也不會有什么大斗小斗之類的。

第四點啟倒是猜到了,由帝山宣布時令,一切月份從今以后聽從帝山宣布。

第五就是頒布五禮,吉利、兇禮、軍禮、賓禮和嘉禮。至于這個具體是什么,啟也就沒有從丫鬟那里聽出來了。

除此之外,帝舜也認命文命治水,文命所到,就如同帝舜親自到來。

聽到這個消息,啟心中不由松了一口氣,既然帝舜認命文命治水的話,自己也就可以離開這里了。

在二月的時候,啟得到一個消息,文命已經來到這里這大梁國,召集民夫,協助治水。

他得到這個消息之后,讓丫鬟傳信給國公,說是自己有點事情要見國公。

國公也來了,冷漠地詢問啟說:「你見不谷有什么事情嗎?」

「小的聽說外面再召集民夫治水,小的斗膽,想要前去協助治水,為我大梁國盡一份心意。」

國公聽到這話,看了看啟,冷漠的說:「你在這里呆著不好嗎?非要前去外面送死?」

「小的死不足惜,只是若能為國公盡到一份心意,小的就百死不足惜了。」

國公聽到這話,想了想,然后點點頭說:「好,你就前去治水吧,不谷可以告訴你,陶澤城早已經不是你的了,你就算回去也沒有用。」

「小的知道,小的從沒有想過這些事情,小的唯一想的就是如何不辜負國公對小的恩情。」

國公沒有說什么,看著外面說:「你是要在這里等到明天,還是現在就離開呢?不谷希望你等一下,等到我去告訴我那妹妹,讓他來見他夫君這最后一面,這洪水無情,到時候你真的出了什么事情,妹妹也不會太過悔恨。」

啟點點頭,說了一聲諾,然后目送著國主離開這里。

在下午的時候,蕙芷公主回來了,看著啟說:「沒有想到,你還是真的等到了,告訴我,你是不是早已經知道今天了。」

「小的不知道,小的只是在等,小的心中明白,這洪水遲早要治,要治洪水必須會用到人,而小的不才,也算能夠肩挑擔子,手挖泥土。」

蕙芷公主看著他,眼睛有些淚水地說:「那么我們從今天一別之后,是否永遠不會再有相見的日子了。」

「殿下,若是天可憐見,我們一定會再次見面的,若是天心難測的話,今日一別,那么就是我們就是生死永別了。」

啟說到這里的時候,語氣之中也有一些感傷了。、蕙芷公主看著啟,搖搖頭說:「既然是這樣,那么今天晚上,你不如為你考慮,讓你有一個香火傳承。」

「殿下嚴重了,小的并沒有什么可以傳承的,小的只是一個無姓無氏的小人物。」

蕙芷公主聽到這話,嘆息一聲說:「那么我就離開了,啟,不管你心中是否承認,我們都已經是夫妻了。」

「殿下不用介懷這些事情,在小的死了之后,公主可以告知國主自己還是白玉無瑕,自然可以繼承這大梁國圣女之位。」

蕙芷公主沒有再說什么,看著一旁恭恭敬敬的啟,眉宇間有了淡淡的哀愁。

當天晚上,雙方用膳的時候,蕙芷公主看著啟用著那簡陋的食物,對著啟說:「在我離開的時候,你曾經問過我伯益的事情,如今我可以明確的回答你了。」

啟聽到這個名字,身體顫抖了一下,他看著蕙芷公主,蕙芷公主對著他說:「說起來他可不像你,帝女要嫁給他,而他卻推辭了,他說自己尚沒有什么功業,所以不能迎娶帝女。」

蕙芷公主說到這里,露出羨慕的神情說:「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,他拒絕不是帝女,而是帝的位置。」

啟知道,帝舜這是效仿帝堯,先嫁女以觀察,然后慢慢讓伯益執掌天下,最后讓位給伯益。

「啟,若是你的話,你會怎么做?」

蕙芷公主喝酒之后,出聲詢問。

啟聽到這個問題,一時間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。

他會怎么辦?他會接受嗎?他再次想到了那一夜,他心就好痛,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心痛。

伯益要娶她的時候,自己也是心痛,如今伯益放棄了,自己為什么也要心痛。

啟沒有答案,他只能用卑微的語氣說:「殿下,我只是一個下人,小的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事情,就如同殿下你,小的也沒有想過會讓你屈尊講就,和小的生活在一起。小的,下人永遠是下人,下人不能癡線妄想,這一切都是注定好的。」

蕙芷公主聽了之后,看著啟,用哀怨的語氣說:「我都忘記了,你是一個不能行人道的寺人了,天下美女對你來說,都是無法觸及的。」

蕙芷公主說到這里,解開衣服,露出了傲人的身材,走到了啟的身邊,看著啟無動于衷的樣子,蕙芷公主上只能回到榻上,看著啟說:「我就在這里,你也不用擔心,我絕不會出手傷害到你。只要你想做什么,我都可以順從你。」

啟并沒有行動,甚至都沒有幻想,他心中如今沒空想這些,他想找出自己心痛的原因。

就在這樣時間很快過去,在到第二天啟要離開的時候,蕙芷公主握著手中碧玉長笛,輕輕的吹著一首曲子。

曲子如同溫柔的春風,微微輕拂柳枝,有著不舍和愛慕。

啟沒有回頭,他望著外面,大步離去。

他等這一天,等了兩年了。他在踏出宮門的時候,轉身看了看著還算雄偉的宮殿,輕輕地伸出手,然后握緊拳頭,好像要抓住一樣。

啟到了南城門那里,就看到一張告示,然后豎亥、大章站在后面保護著文命。

啟走到了文命的面前,對著文命說:「高密公子,小的阿牛,不知道高密公子是否還記得小的。」

文命看到他,立馬走上前來,握著啟的手說:「阿牛,真的是你,我也曾經前去大火國找過你。但是素娥仙子說你不見了,我心中惆悵了很久,像你這樣的人,若是不能夠協助我,那真是如同斷我一臂。」

啟聽到這一番話,連說不敢:「高密公子,真是折煞小的,小的何等何能,能讓高密公子你這么掛念。小的如今唯一只有竭盡全力,一報高密公子知遇之恩。」

豎亥這時候笑著說:「阿牛兄弟,如今你不能叫大人高密公子了,大人已經繼承了先大人的爵位。」

「小的不知,還請崇伯原諒。」

文命一笑,然后說:「不用不用,阿牛,你暫且在這里等一會兒,我將事務處理完畢之后,再和你敘舊。」

啟連說沒有事情,然后站在一旁,看著文命指示這一群民夫,他拿出一卷帛書,上面畫著大梁國境內的形狀。

文命指示這些民夫,告訴他們現在應該去將這些固有的水道給連起來,怎么連,文命也有做出了指示,因為大梁國境內山不是很多,這連續的工作倒是不難。

啟看了一下地圖,對著文命說:「大人,這個水路圖我看著有些像幾字,為什么不直接連通呢?」

「第一,也是啟你說連續舊水路。第二就是若是練成一條線的話,我擔心發水的時候,會直接沖擊下來,造成民夫死亡,當然第三還是考慮到地形。」

啟點點頭,說文命顧慮的是。

民夫聽到文命介紹完畢,詢問了文命很多問題,文命也一一解答了。

其中包括詢問文命是否要在這里監工,文命對著民夫說過一段時間自然會來監工,不過這段時間,他還要前去其他地方召集民夫,就現在的人手,要治理洪水還是不夠。

一直說到晚上,文命才和啟一起回到驛館,進入到驛館,文命笑著對著啟說:「阿牛,這一條水路,我準備命名為河,河者,荷也,它將載著西海水,千里奔騰,送入大海。」

「好名字,千里水路,真是小的想都沒有想過的,崇伯能夠鑿出這么一道千里水路,不但治了大洪水,也能讓萬世百姓受利。」

啟聽到文命的構思,心中更加肯定,文命真的成功,這帝位一定是文命的,自己只要表現好,引起文命的主意,也能像帝舜一樣,從帝堯手中接過帝位。

文命忙完這里,就帶著啟一行人向南方前進,啟詢問文命為什么要去南方,文命搖頭說:「這件事說來奇怪,若是一般人,我也不會隨便開口,不過阿牛你不是外人。我在北邊的時候,聽到一個神靈告訴我,要治水必須前往到南方。」

文命說完,然后笑著說:「這不,往南行,我不就遇見你了嗎?」

啟說文命富德深厚,有天神照應,這治水一定可以成功。

「但愿如此,希望我能完成父親的遺愿,將這洪水治平,不讓蒼生再受到這樣的苦難了。」

三人一直南行,到了桐柏山,天色瞬間變了,頓時刮起狂風,吹得四人站立不穩。

他們只好找了一處洞穴躲了進去,等他們藏好,外面已經變黑了,好像要下雨一般。

豎亥看著烏云,擔心地說:「真是奇怪了,剛才晴空萬里,怎么一會兒天色就變了,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。」

大章豎起耳朵,聽了一會兒說:「不好,這附近似乎有鬼叫的聲音,莫非是有修士在刻意作怪。」

啟也仔細聽了一下,他經過這兩年的靜心修煉,也進入到了真人位,也聽到風聲之中隱約哭喊聲,這哭喊聲完全不像是人類發出的。、文命聽到這話,搖頭說:「鬼國遠在這萬里之外,而且本伯和鬼國沒有任何仇恨,鬼國修士何苦來為難我呢?」

「大人,此言差矣,這大洪水對于鬼國來說可是一件好事,小的聽聞,鬼國修士修煉鬼道,不在五行之中,能馭使的鬼仆越多,他們修為就越強。如今大人治好洪水,沒有那些枉死的人,他們豈不是要大為惱怒。」

豎亥解釋完畢,看了看外邊,擔心地說:「看樣子,今天來阻攔大人是一位大能,至少已經到了仙位,否則不能改天換日,乾坤變色。」

文命不在乎的說:「你們不用擔心,既然有神道指引本伯治水,那么區區修士就不足掛齒,何必那么擔心呢?」

啟恭敬的回答:「崇伯說的是,這天地皆有定數,天要讓崇伯治理好這洪水,就算帝也不能改變,何苦區區一個鬼修呢?小的曾經聽聞,曾經黑帝要和黃帝爭帝,修煉著鬼道。最后還是失敗,想必這鬼道不過邪門外道,難敵中原正道。」

文命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,點點頭。

豎亥無奈地嘆了一口氣,繼續聽著,過了一刻鐘之后,豎亥突然說:「咦,好像這鬼修沒有上前了,看來他們不是針對我們而來。」

啟靜靜聽著,發現在哭喊聲之中,夾雜著鼓聲,這鼓聲啟十分熟悉。

「真是奇怪,這應該是夔鼓的聲音,水族遺民為什么要幫助文命呢?」

他心中雖然疑惑,但是卻沒有說出來。他能肯定水族遺民是幫助文命,而不是幫助自己的,自己的生死,在水族看來簡直無足輕重。

也不知道過了多久,啟聽到哭喊聲漸漸遠去,四周的狂風也衰減了,很快就消失了。

文命一行人還是等了一會兒,才走了出來。文命看著四周,恭敬說:「多謝神上相護,日后文命治水有成,一定到此山獻祭酬恩。」

接著文命他們繼續南行,到了漢水附近,他們正在休息的時候,一個人駕著云過來,對著文命說:「文命師兄,暫且留步?」

文命恭敬地行禮說:「不知道上仙如何稱呼?為何稱呼我為師兄?」

「區區名叫之交,也是郁成子老師坐下弟子,老師有一封書信要我交給師兄你。」

文命連忙說:「原來是老師來信,真是有勞師弟你了。」

之交拿出一個竹簡,恭敬的交給文命,然后對著文命說:「師兄,你還有治水要務在身,師弟我就不多打擾了。師弟在這里祝師兄早日治水有成。」

文命連說多謝,然后拜托之交向郁成子老師問好。

啟聽到文命竟然是郁成子的弟子,心中更為驚訝,這位可是大荒十神之首,同樣也是帝舜的老師,聽說修為已經進入到太神境,不死不滅了。

啟心中更加疑惑了,作為郁成子弟子的文命,怎么會一點修為都沒有呢?

這疑問他憋在心里,也不好詢問,文明看了一下竹簡,笑著說:「原來在南方有一根天柱,名字叫做宛委山,是赤帝以前修煉的地方,那里留下了赤帝的寶卷,老師希望我前去取得此物。用來治水。」

大家聽到有目標了,都很高興,于是繼續向南走,一直到了洞庭湖南邊附近,他們都沒有看到宛委山。

四處打聽,附近的人都說沒有聽說過有這個山。

晚上休息的時候,文命看了一下自己所畫的圖,沉思說:「真是奇怪了,老師明明說這個宛委山在湖邊,怎么會找不到呢?」

啟想了想,恭敬的說:「既然是赤帝當年修煉的地方,自然充滿了玄奇,我聽說有修為的人能夠將山海隱藏起來,我想赤帝也是把這宛委山給隱藏起來。」

大章聽到這話,連忙搖頭說:「那可就不好了,若真是如此,我們怎么能夠找到呢?我們兩個的修為不過真人位,至于阿牛,你雖然有修為在身,想必也不高吧。」

啟點點頭,看著文命說:「既然崇伯你的老師讓你來這里,想必早就料到這個了,一定有解決的辦法。崇伯你暫且放松一下心情,不要著急,亂了方寸。」

文命聽到這話,點點頭說:「的確如此,多謝阿牛你提醒,本伯都有些慌神了,這件事暫且不用多考慮了,先休息。」

三人點點頭,到了第二天,文命叫醒他們,對著他們說:「我知道了,我們誠心不足,我們只想著取得寶物,都忘記祭祀赤帝了。」

文命說完,帶著三人詢問城中的城主,城主聽到文命求見,立馬召見了。

到了大廳之中,城主恭敬的行禮說:「鶉尾國都令心見過崇伯。」

文命回禮之后,詢問心說:「都令,本伯想知道,怎么祭祀赤帝的。」

「啟稟大人,按照古禮,要誠心禮齋三月,在庚子日舉行祭祀才行。」

文命聽了之后,對著心說:「這次為了治理洪水,本伯除了要得到人間的幫助,也希望得到天神的保佑。還請都令準備一件凈室,讓本伯能夠安心靜意。」

心說好,然后立馬讓人布置起來,在都令讓布置的時候,文命對著他們三人說:「本伯在持齋的時候,你們就四處看看,探聽一下這附近洪水的情況,等到本伯祭祀之后,你們也探查得差不多了。」

三人說是,然后親自送文命到了凈室。

凈室門關了之后,啟看著豎亥和大章,對著他們說:「兩位大人,你們腳程快,就麻煩你們四處走動了,而我就在城中打聽。」

豎亥二人說好,豎亥在離開的時候,對著啟說:「阿牛兄弟,你可要小心了,這鶉尾國靠近三苗國,那些三苗人擅長用蠱,你可要小心了。」

「豎亥,你真是多話呀,阿牛兄弟可是舒窈仙子的人,怎么會有這些擔心。」

豎亥聽到大章這么說,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說:「我也是忘了,阿牛兄弟可別見怪。」

啟微笑的說不會,也感謝豎亥好心提醒。啟目送著豎亥他們離開,也就前去找心。

心見到啟,對著他行禮說:「不知道這位大人找小官有什么事情。」

「大人太客氣了,小的只是崇伯的一個小民,可擔不起大人這個稱呼。」

「大人說笑了,崇伯身邊的怎么能叫小民呢?」

兩人互相謙虛了一陣,最后兩人以兄弟相稱。

「不知道啟兄弟找我有什么事情呢?」

心詢問啟,啟連忙說:「是這樣的,小弟想問哥哥,這附近的水患如何?」

「還行,洪水都流入到洞庭湖之中了,這邊倒是沒有受災。」

啟松了一口氣,然后詢問了一下關于三苗國的情況,心告訴啟,這三苗國對于虞侯登基很不滿意,甚至有作亂的跡象,而且聽說,帝堯的兒子丹朱也跑到了三苗國,尋求三苗國的幫助。

「那么弟弟我斗膽問一句,若是有什么失禮地方,還請哥哥見諒。」

心說無妨之后,啟才詢問說:「其實弟弟想問,若是三苗國真的作亂,那么鶉尾國會幫助誰呢?」

心聽到這話,臉色頓時變了,看到心這個樣子,啟心中微微一笑,這個反應倒是不出他意外。

「這個兄弟,若是真的那天,也不是我這個小小都令能夠做出決定的,這個也要看國公的意思,國公選擇誰,我們就只能聽誰的。」

啟連說是是,自己一時間胡亂一問,還請心不要介意。

和心談了一會兒,啟就說有事,離開了這里。

在這個天老城逛了一下,啟也發現心說的的確是實情,并不是為自己修飾。

他也詢問了一下,洞庭湖現在還能容納很多水,這些在洞庭湖南邊的人絲毫不用擔心洪水的問題。

啟心中也有了一個想法,既然洞庭湖現在可以容納,那么可以將洞庭湖西邊的洪水導入進湖中,再從湖動挖掘一條水路,將湖水慢慢地排入東海,這樣豈不是更好。

啟將這個想法記下來,準備等到文命解決了這件事之后再告訴文命。

在城里休息了一晚上,第二天啟就前往到洞庭湖了,他看著這個九澤之一的云夢澤,心中沒有絲毫感受。

這波光粼粼,水草如同點翠一樣裝飾著白璧一樣的水面,湖光山色,如同典雅的畫卷一般。

這樣的美景,啟也沒有絲毫觸動,自從那天得知到某人要嫁給伯益之后,啟就發現自己再也難以欣賞四周的風景了。

他只有在和阿夏在一起的時候,才能勉強覺得一絲快樂。其他時候,心中隱約都有一絲難過。

看到大澤中息壤形成的道路,他想到了前任崇伯,前任崇伯到底是怎么一個人呢?怎么會有如此寶物。

「這位兄臺,你也對這洞庭湖風光著迷嗎?」

啟聽到這話,連忙轉身行禮,望向那人說:「是呀,如今水天一色,湖光如鏡,走在湖中真的如同走在天境一樣。」

那人點點頭,然后嘆息一聲說:「可惜我們只能看湖生活,這樣的美景,看久了著實無趣。」

「聽兄臺的話,似乎對現在的日子有所不滿。」

「實不相瞞,這人生在世,自然應該建功立業,怎么能身死荒野,默默無聞。」

啟聽到這話,倒是有了興趣,詢問說:「有時間不用建功立業就可以出名,比如那洗耳的許由,他們不就是以隱士出名嗎?」

那人聽到這話,哂笑一聲,搖頭說:「世人以為他們是賢者,這真的是大錯特錯了,他們并不是什么賢者,而是一群沽名釣譽的小人,帝堯能執掌天下,可是千辛萬苦得來的,怎么會輕易送人,就看帝舜,作為帝堯的女婿,也是三番測試,合格之后才立為帝。」

啟覺得有趣,詢問這人:「但是帝堯讓位給許由也是天下人所知的,不應該是假的才是。」

「這件事倒不是假的,不過大家都誤解了帝堯,這是天下公器,帝堯是想要許由他們協助自己,而非是讓位許由,許由這些沒有見識的,不知道帝堯的苦心,嚇得逃跑,還傳聞洗耳什么的,真是好笑好笑。」

聽到這話,啟看著這人,恭敬的行禮說:「兄臺真是高見,見識超凡,我想兄臺心中也有出仕之心。實不相瞞,小的我在崇伯手下辦事,若是閣下愿意的話,小的能夠引薦一番。崇伯若是能夠閣下的相助,真是如虎添翼了。」

聽到啟這話,這人連忙行禮說:「小生杜業,沒有想到閣下竟然是崇伯的親信,失禮失禮。」

啟說不敢,于是兩人又客氣了一番,杜業對啟說:「阿牛兄弟,實不相瞞,我還有三個朋友,不知道阿牛兄弟是否能夠相見呢?」

「求之不得,今日能遇到閣下已經是小的萬分榮幸,沒有想到還有三位高賢,還請閣下引見,小的銘感,銘感。」

啟心中充滿了喜悅,和杜業到了湖邊一處小院子,他看到一個孔武有力的男子在地上玩著沙堆,心中不由好奇。

「這是既將,擅長兵事。既將,這位是崇伯的親信,阿牛。」

既將點點頭,站起身來,對著啟微微行禮,啟對著他深深鞠躬說:「小的阿牛,見過閣下。」

既將見他行如此大禮,才站起身來,還禮說:「閣下多禮了。」

「請恕小的冒昧,不知道閣下這是?」

「這呀,我在用沙盤算怎么進攻三苗國呢?你看這山就是三苗國的九子山,這是衡山,這是衛山……」既將一一的說著,從什么地方進攻。

啟雖然不懂軍事,但是也能聽出來,這個既將是真的有才,他對著既將說:「那么若是三苗國應該如何防御呢?」

「這個十分簡單,若是三苗國主任命我為司衡,我將這里,這里修建山寨,管教中原進不來。」

既將難得向人解釋,源源不斷的說著。

啟聽完之后,只覺得心曠神怡,對著既將深深行禮說:「崇伯得你,真是多了一雙手臂。」

既將一笑,然后帶著啟繼續進入屋里,到了屋里,啟看到一個樣貌出眾的男子正在撥弄著一個奇怪的物品。

「這是輕玉,擅長財賦,他現在就在計算這一城的賦稅。」

啟聽到這話,對著輕玉深深行禮說:「崇伯手下阿牛,見過輕玉大人。」

輕玉站起身來,對著啟說:「閣下多禮了,請坐。」

啟連說不敢,這時候,杜業帶著一個人走了進來,對著啟說:「這位叫做季寧,擅長吏治。」

啟和季寧行禮之后,看著杜業說:「杜業大人,不知道你擅長什么呢?」

「我就是會點教育。當初我們四人決心出仕,但是想到人生有涯,學無涯。而協助帝治理天下,不過這些,于是分別專攻一門,以后一起出仕,安邦興國。」

啟說高見,高見,然后希望他們三個月之后,在自己的引薦下,在崇伯手下效力。

杜業看了看三人,準備點頭答應的時候,季寧搖頭說:「多謝阿牛兄弟,不過我們暫時不能前去崇伯那里效力。」

啟看了看季寧,季寧看了看自己三個朋友,然后解釋說:「阿牛兄弟,承蒙你看重我們四人,但是我們四人,未有寸功,就算成為崇伯的手下,也難以得到崇伯的器重。」

「崇伯禮賢下士,季寧大人不用擔心,小的能夠保證,四位若是到了崇伯賬下,覺得會得到重用。」

季寧看了看啟,然后看了看杜業,杜業對著啟說:「其實我們不去崇伯賬下,也可以為崇伯效力。阿牛兄弟,我想問你一件事,你認為崇伯若是治水功成,只會當一個小小的伯嗎?」

啟看著杜業,心中一動,想了想,然后指了指帝山的方向。

四人同時點點頭,杜業對著啟說:「阿牛兄弟,你也是一個明白人,但是要坐在那上面,可不容易,我們四兄弟另外有打算。」

「所謂名不顯則德不彰。崇伯治水這么大功勞,若是不去宣傳的話,世人也未必知道,他們只知道是帝舜的官員,而不知道崇伯。」

季寧說到這里,然后看了看啟,對著啟說:「阿牛兄弟,小的斗膽問一句,不知道崇伯是否已經有家室了?」

「尚沒有。」

啟不知道季寧為什么這么詢問,這時候輕玉開口說:「阿牛兄弟,為什么不認崇伯為父呢?」

啟一下子愣在那里,他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,他心中并不認為自己能和高貴的高密公子扯上關系,最多就是當崇伯的得力臣子。

但是這個建議,啟有一些心動了。他覺得這是一個好建議,自己可以采取的建議。

「小的出身低賤,只怕崇伯會嫌棄。」

輕玉一笑,對著啟說:「這個不成問題,你如今和崇伯一起治水,時間長,自然會有相惜之情,就算崇伯有了兒子,崇伯也不會偏向自己的親子,心還是向著你這個一起治水的義子。」

「這恐不好說,這義子怎么會有親子親呢?」

杜業也是一笑,對著他說:「這個自然看阿牛兄弟你自己了,帝堯也不是將天下讓給自己的女婿了嗎?」

啟看著四人,也不再多謙虛,他知道自己能得到這四人的幫助,自己離那個目標又更近了一步。

「四位大人,阿牛也不是忘本之人,日后若是能用到阿牛的地方,小的絕不推辭。」

啟也知道這四人這么幫助自己,也不過是為了榮華富貴,自己能夠成功,那么就算裂土封侯又能算什么。比起天下來,他們四人要的還算少的了。

四人恭敬的對著啟說:「等到崇伯登上帝山的時候,阿牛兄弟再來此地找我兄弟四人出仕,我四人絕不含糊。」

「有勞四位了,日后若是有什么問題,還請四位多多指教了。」

四人齊聲說不敢,輕玉對啟說:「從今天開始,我們分三人離開,一人留在此地,我們要廣宣德,廣招賢,為了崇伯還有閣下,都要很多賢才。」

「有勞四位了,他日小的絕不辜負四人,若違此誓,天誅地滅。」

啟神情嚴肅的起誓。

看著啟這個樣子,四人也起誓,一定盡心輔助啟和崇伯,絕無二心。

起誓完畢,雙方再次說起怎么宣傳崇伯的威望,順便如何宣傳啟,讓天下人知道啟。

啟關于自己這一點搖搖頭,告訴他們自己只是一個小人物,若是宣傳的話,會讓別人起疑,不如等自己成為崇伯的孩子之后,在多宣傳。

四人說也是,季寧也補充說:「既然這樣的話,我其實有一個建議,阿牛兄弟你可以勸崇伯找伯益來這里。」

「嗯?伯益是天下聞名的少年才俊,若是伯益來了……」啟的話沒有說完,在場四人都能夠聽出他的言外之意。

季寧點頭說:「就是如此,所以才要伯益來,若是沒有伯益壓著其他人,阿牛兄弟你怎么有機會呢?如今伯益是虞侯的弟子,皋陶的兒子,對崇伯有威脅,崇伯自然不會親近他,除非崇伯真心甘處人下」

小提示:按回車[Enter]键 返回小說目錄,按 鍵 返回上一頁,按 键 進入下一頁。
我要評論(0)
收藏 評論 目錄